針對近期媒體報道相關手機應用軟件存在侵犯用戶個人隱私問題,11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約談了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螞蟻金服集團公司(支付寶)、北京字節(jié)跳動科技有限公司(今日頭條)。
違規(guī)行為將被嚴查 不得過度收集信息
信息通信管理局指出,對照《網絡安全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電信和互聯(lián)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guī)定》有關規(guī)定,三家企業(yè)均存在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規(guī)則、使用目的告知不充分的情況,要求三家企業(yè)本著充分保障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原則立即進行整改。
信息通信管理局已組織技術部門對相關手機應用軟件是否存在侵犯用戶個人隱私行為進行持續(xù)監(jiān)測,并將加強對互聯(lián)網服務信息收集使用規(guī)則告知、賬號注銷等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檢查。一經發(fā)現違法違規(guī)行為,將嚴肅查處并向社會曝光。
信息通信管理局要求各互聯(lián)網企業(yè)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不得收集服務所必需以外的用戶個人信息,不得將信息用于提供服務之外的目的,不得非法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個人信息,同時進一步優(yōu)化服務協(xié)議、用戶隱私政策和手機權限調用說明,切實保障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維護用戶合法權益。
過度獲取公民信息事件時有發(fā)生
就在支付寶被工信部約談的前一天,支付寶已經被網信辦約談。1月3日,在支付寶推出2017年度支付寶賬單的當晚,一篇名為《緊急!查看支付寶年度賬單前,請先看看這個》的微博廣泛傳播,并引發(fā)了公眾對獲取個人信息的關注。1月4日凌晨,支付寶旗下的螞蟻金服發(fā)布聲明,反思此次行為。同時,對于“默認勾選”,也做出了及時調整。
事實上,因過度獲取公民個人信息而遭到質疑的互聯(lián)網公司,不止支付寶一家。
2017年12月11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百度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等相關問題,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今年1月2日,南京市中級法院已正式立案。
2017年12月11日,網上出現一篇名為《一位92年女生致周鴻祎:別再盯著我們看了》的文章,公開質疑360“水滴直播”侵犯公眾隱私的行為。12月20日,360宣布,關閉水滴直播。
眾多APP也被曝違規(guī)讀取用戶信息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國家工信部公布了前三季度的手機app抽檢結果,每一季度的抽檢,都有軟件涉及違規(guī)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惡意“吸費”等問題。“盡可能收集用戶信息”已成為不少APP開發(fā)商的運營理念。
“鳳凰新聞”手機app,下載后會出現“需要使用電話權限,您是否允許”,“需要使用存儲權限,您是否允許”等字樣,盡管給用戶提供了選擇,但讓人費解的是,對于一個新聞客戶端來說,“撥打電話等權限”是否真的需要?
“騰訊新聞”手機app,下載后也會顯示出“為了您的正常使用,騰訊新聞需要獲取以下權限”,其中就包括位置信息,存儲空間以及電話權限。
除下載時的權限獲取要求,一些手機app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對個人信息數據進行進一步的獲取。打開“網易云音樂”,只要手機里儲存了對方手機號,無需任何門檻,就可以查看到對方最近收聽過的所有歌曲。在默認的消息和隱私設置中,有“其他人可以在附近頁看到我”、“其他人可以通過手機通訊錄找到我”等選項,如果不主動關閉,在下載此APP時,這些選項全部是默認開通。
安全專家 裴智勇:
獲取用戶信息,應該和功能實現之間有必要的關系。比如說一個社交軟件,它可能需要讀取你的通訊錄,通過通訊錄加更多的好友,權限是合理的。但比如說一畫圖軟件,要讀取通訊錄,短信記錄,通話記錄,和功能實現之間就沒有必要的關系。
實際上,《網絡安全法》早在半年前就已經出臺,幾大互聯(lián)網巨頭也都在去年9月聯(lián)合簽署了《個人信息保護倡議》,然而并未阻止支付寶賬單事件的發(fā)生。在信息保護倡議的支持和公民對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的“覺醒”下,還應有更多的強制性約束手段出臺,遏制互聯(lián)網公司為牟利超越底線的沖動,才能杜絕個人隱私在互聯(lián)網世界里“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