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家天文 發(fā)布的一張“帶菜看FAST的小朋友”照片突然火了。有人批評說,拿“天眼”當鍋是小學生的無知?,F(xiàn)在,真相來了……
你還記得深藏在貴州的崇山峻嶺之中,那臺名叫FAST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嗎?
從它誕生之日開始,這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以其中國傳統(tǒng)炊具大鍋的造型為人們津津樂道。
最近,
《中國國家天文》官方微博發(fā)布的一張照片
“坐實”了人們對于這口“大鍋”的“誤解”
……
因為在一場參觀“大鍋”的活動中,
真的有一位小朋友自帶食材來了,
@中國國家天文 快嚇“結(jié)巴”了:
沒想到,這條微博突然火了,
大家跟著官博一塊“皮”:
網(wǎng)友紛紛表示,要有最愛的小龍蝦!
清蒸魚來一條吧?
媽媽說主食也要好好吃
所以餃子來一盤吧?
既然是鍋
那怎么能少了我們的最愛
——火鍋呢?
煎炒烹炸煮
真的是非常全能的一口鍋了!
雖然評論區(qū)里口頭做菜很開心,
不過說到底,
FAST這鍋
是漏的?。?/P>
感覺,
這口“大鍋”真的快被大家玩壞了……
不過,歡樂之余,還真有人“認真”了起來:
真當是小朋友無知嗎?網(wǎng)友急忙在下面解釋!
在原微博的下方,為了避免大家誤會,照片的拍攝者也做出回應(yīng):菜是拿來準備喂蝸牛的,恰好孩子們拿著菜參觀了一下天眼模型,作為工作人員,對南總工程師懷有崇高敬意,請大家不要誤會……
中科院也急忙趕來幫忙辟謠,并放上了孩子們喂食蝸牛的照片:
面對網(wǎng)友的關(guān)心,@中科院之聲 還“趁機”科普了一下這口“鍋”的正確用法:
FAST這口“大鍋”,“鍋邊”是一圈直徑約500米、高5.5米、寬11米的環(huán)梁,由50個承臺支撐??紤]到熱脹冷縮,設(shè)計者巧妙地讓支座實現(xiàn)滑移。
“鍋面”較為特殊,先要“編織”由6670根主索組成的網(wǎng),再將4450塊邊長在10.4米—12.4米、重在427—482.5公斤、厚約1.3毫米鋁制反射面單元,依次安裝在索網(wǎng)上面??v橫交錯的索網(wǎng)可以實現(xiàn)對反射面板的調(diào)姿,最終形成300米口徑的瞬時拋物面。
“鍋底”更為有趣,饋源艙停靠平臺位于主動反射面中心底部,重約30噸的饋源艙則均勻分布在“鍋”周圍的6個支撐塔的作用下,懸在距地面80米處。
在FAST提出的“科學目標菜單”上,排在首位的是“巡視宇宙的中性氫”。中性氫是指宇宙中未聚攏成恒星發(fā)光發(fā)熱的氫原子,觀測中性氫信號,能夠獲知星系之間互動的細節(jié),還能推算宇宙發(fā)育的蛛絲馬跡。
另一道值得期待的“主菜”是“觀測脈沖星”。脈沖星是大質(zhì)量恒星演化的最終產(chǎn)物,目前已觀測到的約2000顆脈沖星均在銀河系內(nèi),F(xiàn)AST將對準銀河系外。
而隨著“鍋”的主體完工,科學家們將邊調(diào)試、邊收集“食材”。面對紛紜世界,他們還需過濾“雜質(zhì)”,潛心運維,方能烹出一鍋薈萃。
網(wǎng)友表示,這大概是看過的最“皮”的科普文章了……
這樣科普,你看懂了沒?
尤其是對于小朋友而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把“天眼”當“鍋”解讀,
偶爾皮一下,又有什么不可呢?
FAST: 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