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古銅鏡的收藏越來越為收藏者所關(guān)注,仿冒的古銅鏡也開始出現(xiàn)。由于不同時代鑄造的銅鏡具有不同時代的特征,因此收藏者辨別古銅鏡的真?zhèn)?,首要?/FONT>還是應(yīng)該從銅鏡的性質(zhì)、紋飾、表現(xiàn)的內(nèi)容等方面,對各時代的銅鏡進(jìn)行充分的了解。古代的銅鏡傳于今日的,均是出土的文物。所謂出土文物,不是指兵荒變亂的流落地中,大致都是墓中的殉葬之物。古代,墓葬必用水銀,因此今日出土的銅鏡必均受有水銀的染變。但因銅質(zhì)的優(yōu)劣及水銀的強弱,它的水銀色也自不相同,有銀色的、有鉛色的。銅鏡的質(zhì)地晶瑩,又先得水銀沾染,年久入骨,滿背水銀,千古亮白,稱為銀背;如果先受血水穢污、再受水銀侵入,其銅質(zhì)復(fù)雜,則色如鉛,年遠(yuǎn)色滯,稱為鉛背;還有半水銀半青綠朱砂堆的,先受血肉穢腐,其半日久釀成青綠,其半凈者,乃染水銀,故一鏡之背二色間雜也?,F(xiàn)在的銅鏡以銀背為上品,鉛背次之,青綠又次之。如果鉛背埋土年遠(yuǎn),遂變純黑,謂之黑漆背,此價尤其高,但這種顏色也較易偽作。
在此基礎(chǔ)上,收藏者還可以通過聽聲、看形、辨銹、聞味等幾個方面,來辨別古銅鏡的真假。聽聲就是敲擊銅鏡,通過銅鏡發(fā)出的聲音來辨別真?zhèn)?。由于?/FONT>
老銅鏡在制作時,銅、錫、鉛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發(fā)出的聲音也不相同。
新仿的銅鏡和老的銅鏡在聲音上是有很大區(qū)別的。老的銅鏡普遍聲音比較低沉、圓潤。而新仿的銅鏡聲音比較清脆,甚至是刺耳。你比如說這個是新仿的銅鏡,我們敲一下它的聲音,一定是很清脆的。像這樣的老銅鏡,聲音就不一樣,因為它的結(jié)構(gòu)不一樣,它的聲音就比較沉穩(wěn),聲音上它是有區(qū)別的。
除了聲音上的辨別外,“看形”也是鑒定古銅鏡的一個小竅門。“看形”就是研究銅鏡的形狀,從形狀上對古銅鏡的真?zhèn)芜M(jìn)行辨別。為保證銅鏡能具有真實、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鑄造銅鏡時,鏡子的大小和弧度有嚴(yán)格的比例關(guān)系。一般來講,小一點的銅鏡可以看到比較平緩的弧度,超過20公分的銅鏡就基本是一個平面,看不出明顯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銅鏡弧度與鏡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銅鏡弧度很大,小銅鏡弧度收縮不自然。所以,仿制銅鏡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變形。除“看形”外,辨別銅鏡上的銹和銅的味道,也可以對古銅鏡進(jìn)
行真?zhèn)畏矫娴蔫b定。
從銹上來說,新仿的銅鏡,它的銹是后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學(xué)的作用,或把一些老銅器上的銹劃下來以后,用膠和起來粘連在上面,可以用水來辨別。仿制品的銅鏡,你把它放在水里,它會出現(xiàn)幾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它不沾水,有銹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象荷葉沾水一樣的感覺。沾水以后,新仿制的銅鏡有這樣幾種味道,一種是硫酸味;一種是臭味,堿燒過的那種臭味;還有一種是銅腥味。就是剛煉出來的銅作成的銅鏡,也有一種銅腥的味道。而老銅鏡一般有一種銅香味,我們說的銅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