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在將近67歲時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陶瓷作品。他的美名和權威使其陶瓷作品取得了美學成就和名聲,并被擺在他創(chuàng)作的所有藝術品之列。8月29日至10月31日,畢加索的28件陶瓷作品、10幅蝕刻畫和6本插畫書,在北京塞萬提斯學院展出,其中的陶瓷作品均是首次來華。
畢加索一生創(chuàng)作風格多變,創(chuàng)作時期可以劃分為7個之多。有個簡單的劃分方法,就是用他令人眼花繚亂的私生活來分。畢加索本人也認可這種分法,他說過:“你猜我為什么把我做的一切都標明日期?因為光認識藝術家的作品還不夠,人們必須知道他何時、為什么、在何種條件下創(chuàng)作?!焙芏鄠饔涀骷叶荚敢飧鶕?jù)畢加索的情人更替,來梳理他的作品。
畢加索和初戀情人在一起時,他的畫風明快,陰郁冷酷的藍色調讓位給了溫柔的粉紅色,這就是持續(xù)了一年的“粉紅色時期”。在多拉的陪伴下,他完成了自己的名作《格爾尼卡》。在弗朗索娃的相伴下,他對風景畫、靜物畫產(chǎn)生興趣。1947年,他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創(chuàng)作領域—陶瓷,并創(chuàng)作了3000多件陶瓷作品,直接影響了現(xiàn)代陶藝的發(fā)展。
畢加索的陶瓷作品大部分都得以傳世,不過很少來中國展出,中國觀眾熟知其繪畫,卻不了解他的陶瓷。近年,畢加索的兒子Claude先后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行了父親的大型陶瓷展。8月29日至10月31日,畢加索的28件陶瓷作品、10幅蝕刻畫和6本插畫書,在北京塞萬提斯學院展出。這些陶瓷作品均是首次來華,創(chuàng)作年代從1947年延續(xù)至1969年,展現(xiàn)了畢加索從不精陶藝、在平面上作畫,到略通技術、在立體的罐子瓶子上作畫,直至精通技術、自己燒陶的整個發(fā)展過程。
策展人多洛莉絲·杜蘭·烏卡爾是畢加索專家,大學專業(yè)就是西班牙20世紀藝術。“大學期間,我實地去了法國南部的瓦洛里斯,參觀了畢加索的陶器作坊。還去了畢加索的故鄉(xiāng)馬拉加,去了馬略卡島,拜訪歐洲最重要的畢加索陶瓷收藏者佩德羅·A·塞拉先生?!?
當畢加索博物館基金會、馬德里藝術圈、維也納塞萬提斯學院和羅馬維南佐·羅切蒂博物館基金會等權威藝術機構要舉辦畢加索展覽時,多洛莉絲是不二的策展人選,可見其在歐洲畢加索研究領域的地位。她撰寫的畢加索論文,被帕爾瑪現(xiàn)當代美術館收為永久藏品。
多洛莉絲將此次展覽命名為“材質的詩歌”。她說:“畢加索的選材非常貼近大自然。泥土、水、火,到了他的手里都是藝術的表達方式。他對材料的選擇是開放的。我希望觀眾能用詩化的方式理解畢加索”。展覽開幕前夕,多洛莉絲在布展現(xiàn)場接受了本報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