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裝飾技法是指裝飾所運用的工藝和技術(shù)。裝飾特征則是指因運用不同的裝飾技法而在瓷器的裝飾特征,也是鑒定瓷器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識。
紫口鐵足: 南宋官窯、傳世哥窯及宋代龍泉窯個別品種。因為胎骨含鐵量較高,在還原氣氛中焙燒時,器口釉汁下流,釉層薄處胎色微露便呈紫色,足部露胎部分呈現(xiàn)鐵黑色,即所謂的“紫口鐵足”。
金絲鐵線: 傳世哥窯瓷器,由于燒制時胎釉膨脹系數(shù)不同,形成釉面開片,大紋片呈現(xiàn)黑色,小紋片呈金黃色,一黑一黃,即所謂“金絲鐵線”。
開片: 又稱“冰裂紋”。系因瓷器裝燒時胎釉膨脹系數(shù)不同所致。
出筋: 南宋時龍泉窯的青瓷,制作時某些部位作條狀凸起,施釉時刻處的釉層極薄,顏色因而淺淡,形成對比,此即“出筋”。
蚯蚓走泥紋: 瓷坯施釉后晾坯時,釉層產(chǎn)生裂痕,焙燒時釉汁流動使裂痕彌合,產(chǎn)生如蚯蚓走泥蠕動后遺留的痕跡,故名。為南宋河南禹縣鈞窯瓷器獨有的裝飾特征。
蟹爪紋: 宋代汝窯青瓷獨有的裝飾特征。釉片紋猶如蟹爪,故名。
淚痕: 瓷器施釉時,因釉厚而下垂形成似落淚后留下的痕跡。宋定窯白瓷釉面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