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的烹飪:炊飲器皿革新,輕薄精巧的青銅食具登上了烹飪舞臺。我國現(xiàn)已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物有4000余件,其中多為炊餐具。青銅食器的問世, 不僅抻于傳熱,提高了烹飪工效和菜品質(zhì)量,還顯示禮儀,裝飾筵更多...
夏商周三代的烹飪:炊飲器皿革新,輕薄精巧的青銅食具登上了烹飪舞臺。我國現(xiàn)已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物有4000余件,其中多為炊餐具。青銅食器的問世, 不僅抻于傳熱,提高了烹飪工效和菜品質(zhì)量,還顯示禮儀,裝飾筵席,展現(xiàn)出奴隸主貴族飲食文化的特殊氣質(zhì)。 春秋戰(zhàn)國的烹飪:在一些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 鐵質(zhì)鍋釜(古炊具,斂口圜底帶二耳,置于灶上,上放蒸籠,用于蒸或煮)嶄露頭角。它較之青銅炊具更為先進,為油烹法的問世準備了條件。與此同 時,動物性油脂(豬油、牛油、羊油、狗油、雞油、魚油等)和調(diào)味品,(主要是肉醬和米醋)也日風增多,花椒、生姜、桂皮、小蒜運用普遍,菜肴制法和味型也有新的變化,并且出現(xiàn)了簡單的冷飲制品和蜜漬、油炸點心。 秦漢魏六朝時期炊飲器皿的鼎新 :炊飲器皿的鼎新突出表現(xiàn)是,鍋釜由厚重趨向輕薄。戰(zhàn)國以來,鐵的開采和冶煉技術(shù)逐步推廣,鐵制工具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西漢實行鹽鐵專賣,說明鹽與鐵同國計民生關(guān)系密切。鐵比銅價賤,耐燒,傳熱快,更便函于制菜,因此,鐵制鍋釜此時推廣開來,如可供煎炒的小釜,多種用途的"五熟釜",大口寬腹的銅 ,以及"造飯少傾即熟"的"諸葛亮鍋"(類似后來的行軍灶,相傳是諸葛亮發(fā)明的),都系鍋具中的新秀,深受好評。與此同時,還廣泛使用鋒利輕巧的鐵質(zhì)刀具,改進了刀工刀法,使菜形日趨美觀。 中國烹飪發(fā)展的第三階段是隋唐五代宋金元:在餐具中,最主要的是風姿特異的瓷質(zhì)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質(zhì)、銅墻鐵壁質(zhì)和漆質(zhì)餐具。唐代。有邢窯白瓷和越窯青瓷。宋代,北方有定窯刻花印花白瓷,官窯紋片青釉細瓷。釣窯黑釉白花斑瓷,海棠紅瓷,以及獨樹一幟的汝窯瓷、耀州瓷磁州瓷;南方有越窯和龍泉窯刻花印花青瓷,景德鎮(zhèn)窯影青瓷,哥窯水裂紋黑胎青瓷,以及吉州窯和建窯黑釉瓷。元代,式樣新穎的釉里紅瓷馳譽中原,釉下彩瓷和青花瓷名播江南。其中,青花瓷700多年來一直被當作高級餐具使用;1949年后國宴上使用的"建國瓷",就是在它基礎上改進的。宋代的高級酒樓--"正店",還習慣于使用全套的銀質(zhì)餐具;而帝王之家和官宦富豪,仍是看金玉制品。隱藏
中國電信鋼化玻璃餐具
編號:HP-025230
立體青花旋轉(zhuǎn)三件套
編號:HP-027957
蘭亭序含筆三件套
編號:HP-027956
金皇朝
編號:HP-027955
皇朝至尊
編號:HP-027954
含筆三件套
編號:HP-027953
出水芙蓉含三件套
編號:HP-027952
出水芙蓉含六件套
編號:HP-027951
22頭青花餐具
編號:HP-027950
仟度 繪彩創(chuàng)意陶瓷馬克杯
編號:HP-027793
1#陶瓷杯
編號:HP-027459
青花瓷杯
編號:HP-027011
青花瓷套裝
編號:HP-026469
陶瓷杯
編號:HP-026226
編號:HP-026225
陶瓷密封套裝
編號:HP-025859
韓式碗6個套裝
編號:HP-025909
12頭韓式骨瓷碗
編號:HP-025187
陶瓷餐具套裝
編號:HP-023317
編號:HP-021768
編號:HP-021065
陶瓷碗筷勺
編號:HP-010383
家用陶瓷餐具套裝
編號:HP-005137
環(huán)保陶瓷碗
編號:HP-005162